当前位置: 首页>交流发帖 >因为你是陈奕迅

因为你是陈奕迅

2023-05-10 14:56:27

公元1874注:在微博上看到这篇文章,有些触动,分享给大家。想起来,听陈奕迅快十五年的时间了。竟然十五年了……那时还在上高中,还在玩乐队。第一首听的歌是粤语版《K歌之王》,第一次写乐评也是陈奕迅。还有人记得《大开耳界:陈奕迅专辑全回顾》吗?




    若你喜欢怪人,其实我很美。(《打回原形》)——题记

 

还是决定写,拖了这么久,并非酝酿苦,而是不知从何写起,纠结太多,有情绪也枉然。第一次,专门为一个歌手而写,只因他是陈奕迅。当倾听成为一种态度,寻找最初的纯粹,便成了羁绊;前尘旧事,忘与不忘,都太过刻意,不如细说从头,回到匆匆那年,寻找遗失的美好。



 

一、那时南京

时光倒流十多年,记忆从这里开始。校园里,初相逢,把学习的刻苦用在了听歌和看碟上,穿球鞋也好看的年代,劈情操也是清新脱俗。困于异乡为异客的小伤感,远离了现代化,只有广播的陪伴,虽不能自主选择歌单,但新歌不会错过。于是,有了与Eason的最初交集。

此处应提到《黑白灰》专辑。在此之前,听歌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,从没上升到专门归纳整理的高度。对于Eason的记忆,也仅仅停留在曾经的夫子庙庙歌-你的背包,很久以后,才知晓林夕与这首歌的渊源,歌词背后的故事,更唏嘘。

迅速升级为铁粉,买了人生中第一张Eason的正版专辑,在那时算一笔巨款了。熄灯后,不再愁无聊,着了魔似的,临睡前必听。催眠留给另一面的林夕,夜半无人私语时,更宜面对隐匿的自我,由歌词引发的联想,伴随专属于年轻的哀怨,愈加清醒。好的词人,写尽破碎的心事,看透,莫过于此。

并非年轻就是好,多年后,回忆起那段低沉到天昏地暗的日子,只有释然。不早不晚,刚刚好这个时候,听得《十年》。还记得最初的惊艳,不需要华丽的炫技,平实的倾诉,最有共鸣。恰到好处的演绎离愁别绪,经年后,终于释怀,天长地久徒有虚名,生存才是唯一。

现实亦如此。时至今日,各种十年后,纷至沓来,无需隐藏,当时的放纵,却道别来无恙。庆幸没有错过。那些年,几乎听遍了Eason的国语歌,自此,感染了处女座的挑剔,一般的神曲,难再接受。多年以后,KTV中再听到这些歌,再次想起沧海桑田的往事,凭着残存的记忆,也能唱个大概。



 

二、后来

莫愁前路无知己。总会有新的遇见,在不经意时,赠予突如其来的惊喜。并非不喜欢粤语歌,只因语言的业障,无法参透其玄妙,却道高深,不敢触碰。偶然,造就奇妙的际遇,且当一场巧合,以音乐之名,找回过往的愉悦。

仿佛囚鸟,困于生活的牢笼,为生计所迫,尝尽奔波苦。留不住时光的背影,换不来命中注定的相逢,庸碌中,年轻成为往昔的专属,唯有摧残,可记取。以为,就此平静,未曾想,会有再次启程,这一站,Eason的粤语歌。缘起,《约定》,歌词留待下回探讨,这里只说歌曲本身。经典不可多得,而Eason成就的经典不胜枚举。只听到第一句,便无可救药的沦陷,上天的恩赐,声与乐的完美融合,得之,是幸。

此后,正式开启了粤语歌模式。感叹着,遇见,那么迟,又有种小确幸,完美,并不遥远。下载很多,单曲循环中,边听歌边看歌词,怎奈愚钝,几遍过后,方能领悟大概。爱与不爱另当别论,只当个旁观者,听Eason讲述他与她的故事。隐隐有种痛,在蜕变之后,以为渐行渐远,却发现那些年的影子历历在目,再也回不去的昨天,早已伤痕累累。

原来是真的,不听粤语歌,顶多是个挂名的伪歌迷。偏爱却不任性,有着知音般的欣赏,不可复制,只此一次,足矣。若把国语歌比作灯塔,那粤语歌就是灯塔顶上的光,聚集于一点,足以照亮归途。没有太远,路一直都在,别害怕迷失,人来人往中,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时代。

按照惯例,以下应罗列一堆歌名,可是这么一来,就一点意义也没有。始终认为,听歌是很私人的一件事,不必人云亦云,你喜欢不如我喜欢。我的歌单我做主,假装能听懂,其实意会即可,悲喜不过是转瞬间的交错,冥冥中,自有定论。用喜欢的歌词作为此段终结:闭起双眼我最挂念谁,眼睛张开身边竟是谁。寻找,下一站的天荒地老。



 

三、两个伟文

终于等到了这段,最期待也最难写,有太多想要表达,又怕词不达意,珠玉在前,成为只可仰望的高度。也就不躲避,只当写给自己看。

说陈奕迅,不能不提到两个名字,机缘巧合,都叫做伟文。岂止半壁江山,简直是开创了香港乐坛最好的时代,两个伟文缺一不可。《港乐夜话》中,作者用了极大篇幅写Eason与他们的渊源。首先批判了这句:林夕领进门,皈依黄伟文。倒不是一碗水端平,不同风格,并无可比性。在文字面前,都是严谨,不必非要作高低比较,随性最好,依着不同心情,找寻契合此时的文字,若是错的时间遇到不合适的文字,只余一声叹息。

倒是可以参照莫文蔚的《两个女孩》,再加以改头换面,以他们的姓氏指代。两个词人,细腻诉说柔情,冷清守候温暖,梁多愁易伤感,黄是鬼才。滔滔不绝,两个都爱,各有各的好。何必文人相轻,少了任何一个,乐坛都是寂寞。不如互相交好,承载各自的精彩。不作比较,只是依着私心,各选一首词作,以探寻两者不同。

一丝不挂,林夕。却有千丝万缕,纠葛缠绕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已失去,纵有万般不舍,更与谁人说,林夕最擅长的题材。同一个主题,衍生出千首各具特色词作,也是妙绝。将禅意融入歌词,只是一场轮回的时间,看不看透还不是一样。明知是回不去的从前,念想中,模糊了眼前与想像,而现实将一切击溃,配以Eason深情的吟咏,再合适不过。如一根丝牵引着拾荒之路,孤寂的尽头,救赎在等待。与林夕在另一首歌中所写的正相承:我们要相互亏欠,我们要藕断丝连。一个情字,引得无数痴男怨女深陷其中,亦无怨无悔。如是,领悟来得太迟,快乐也不痛快。不如快意决绝,多些不如不见,少些好久不见。

苦瓜,黄伟文。没有一丝迟疑,黄伟文篇选取这首。单看歌词,也可以是一篇借物寄情的佳作,再次印证,好的词人首先应该是好的写作者。酸甜苦辣之中,最不喜苦味,总能联想到各种药,而真正疾痛,却非苦口良药能拯救。喜欢苦瓜的也非少数,从非典型中择取典型,欲扬先抑,入口时苦,须慢慢体味,才能感悟后来的甜。普通人吃苦瓜,只求对味,而到了黄生这里,吃出了文艺的情调,不再是简单品尝,有了大彻大悟后的升华,苦瓜也成了半生瓜。苦也不太差,好过傲慢的香,甜蜜尽头,满是苦涩。总会有起落,当绝境如过眼云烟般飘散,才能真正感知,平淡中,找寻安稳庇护,最真实。



 

四、Another Eason's Life

我来听他的演唱会,几个月的积蓄,买了门票一张。因为有非去不可的理由,他是陈奕迅。曾经错过,才更珍惜。好不容易盼到的演唱会,有了太多似是而非的前戏,胶着更甚。一番苦其心志之后,终得以进场。已是密密麻麻一片,密集恐惧症患者慎入,,且看且珍惜。

后来才明白,下雨天买内场票是大失误。突如其来的降温,防不胜防的感冒,为了看演唱会,也是蛮拼的。期待是最大动力。于是有了我在内场的冷雨中,饥寒交迫;他人在看台的和煦里,虐汪得瑟。还好啦,并没有出现想像中无比激动的场景,两个伟文的歌词,更宜冷静思考。与其high翻天,不如安静聆听,享受自己的心动时刻。化为大隐,人生人海中,绽放与颓败,只说给自己听。

有人责怪,内场气氛不佳,真的是冤枉啊。每个人对气氛的定义不同,以偏概全,是最大的偏颇。况且那天实在是冷,十一月的天,说变就变,不得已拿出雨衣取暖,依然如速冻,连挥舞荧光棒,也需要勇气。即使是《爱情转移》这样的全场大合唱,声音也是颤抖,微弱似蚊子打转。即使只能哼哼,还是用尽全力,假装在小巨蛋或是红磡,把现场当成巨大的KTV,与Eason的世纪大合唱,求之不得求不得。

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首陈奕迅,唤醒被时光遗忘的角落,珍藏的歌单,如同早已愈合的伤口,虽然早已淡忘当时的痛,不经意时,仍会提醒,风花雪月,不过是镜花水月的序曲。淡淡的忧伤,演唱会的歌单与期待的,略有距离,或许这是别人心里的陈奕迅吧。就让《约定》留待下次,球场上,最好的进球是下一个,演唱会应如是。

安可来得太快。没有想到,完结篇是《十年》,情人与朋友,一念之间的转变,却是一生荒芜的伏笔。可是,说好的《浮夸》呢?还没好好的听够,1874的寂寥,也没有等到,摩天轮的幸福,便已终结。退场中,人来人往已成空,前一刻的人生得意须尽欢,早已开到荼蘼。多有遗憾,谁让他是陈奕迅呢?现时都难把握,谈及下一场相逢,与对着月亮发誓有何区别?

 

也许,只是一瞬间,却让一生改变;

也许,只要一次回眸,便印刻一世美好;

也许,只因最初的相遇,却值得永恒铭记;

也许吧,太美的假设,注定等不到永远。

 

       码字也无聊,且当谢桥一梦。






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,不妨分享之~

欢迎大家来投稿,我会择优刊登。

直接搜索“公元1874”,或者扫码关注我吧:


合作请加微信:annho1874

投稿请发邮箱:annho@foxmail.com



Copyright ©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友热门翻唱歌曲联盟